黏土捏趣乡间童梦,课堂筑牢安全防线,青春脚步丈量乡土情深。7 月 6 日起,我校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紧扣学院“青锋计划”部署,联合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梅花岭社区,在当地启动为期两周的 “知行筑梦,挺膺担当” 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20 名学子以 “五育并举” 为指引,聚焦儿童美育培育与安全守护,通过创意课堂、暖心服务搭建起校地联动的 “青春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青春动能。
“既要让孩子们学到东西,更要让知识接得住乡土的地气。”7月6日的多方对接会上,梅花岭社区负责人的话点明了活动初衷。此次实践创新“高校+社区+机构”协作模式:学院发挥学科优势设计“美育+安全”课程体系,社区统筹场地资源、组织32名本地儿童参与,社区还邀请了诺于思培训学校提供专业师资支持——三方攥指成拳,让实践活动既扎根社区需求,又彰显育人温度。外国语学院指导老师赵晗宇则带着队员们提前调研社区儿童年龄结构,将课程细化为“3-6岁创意黏土课”“7-12岁防溺水情景剧”等分层方案,“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7月7日上午,在梅花岭社区的精心安排下,支教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支教活动是三方合作的重要成果,支教成员紧扣“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核心要求,以美育为抓手赋能儿童综合素质提升。动手小课堂上,支教成员指导孩子们用超轻黏土勾勒奇思妙想,让童真创意在指尖绽放;健康教育课上,老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暑期防溺水与食品安全知识。诺于思培训学校也派出专业老师,协助开展部分课程,与志愿者们共同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学院的支教成员们始终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孩子们的细微需求,以灵活巧妙的方式化解课堂上的各种难题。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爱心浇灌成长,以实际行动为儿童全面发展添砖加瓦。
当被问及累不累,志愿者徐梦婷指着墙上贴满的黏土作品笑说:“看到孩子们把‘乡村美景’捏出来,把安全儿歌背给家长听,就觉得内心无比满足。”这种“累并温暖着”的感受,是所有队员的共鸣。
目前,这场融合美育滋养与安全守护的实践活动仍在进行中。校地协作的模式让高校育人资源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学子们用创意激活乡土童趣,用专业筑牢成长防线,在“教”与“学”的双向奔赴中,既为乡村儿童播下美育种子,也让自己在基层实践中读懂“知行合一”的分量。正如赵晗宇所说:“青春的笔触,要在乡土大地的画卷上,才能写出最动人的答案。”
编辑:赵晗宇、姚思懿
责编:张蓉
审核:杨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