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唐艺菱: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专职教师兼陶艺中心负责人。2004年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获本科学位。2010年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14年2月—12月在景德镇三宝艺术研究院访学,期间在波罗的海三国国立艺术学院、荷兰代尔夫特德拉画廊进行陶艺研修。其教学成果、学术成果与作品多有获奖,并有专利若干。
2015年“无碍”—唐艺菱个人陶瓷艺术展
2016年策划醴陵瓷谷“方式”—国际陶瓷名家邀请展
柳眉杏眼,乌发如云,静下来如一缕林中淡茶,禅意悠远;笑起来明媚温暖,如釉色上的一抹甜白。中国古典女子的温婉气质带来的宽度,传统文化艺术的浸润带来的厚度,勤谨好学与自信豁达带来的韧度,你似乎都能从唐艺菱身上感觉到。人如其名,唐艺菱老师正如泛夜的菱歌,用其作品带领着大家畅游我国伟大灿烂的陶瓷艺术之河,让大家爱上了这条河,也爱上了这位歌者。
成功入选全国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
“在路上”系列旅行茶具套组获得旅游文创类产品金奖
文创产品——白鹤迎春系列茶具
近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了首批 358 名进入产业导师资源库的技能大师,湖南共八名教师入选。我校人文艺术学院的唐艺菱老师作为陶瓷艺术高级工艺美术师成功入选。
从全省仅八位的人数可以看出,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称号。受教育司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从2019年开始组织专家、教指委进行评议,综合评判技术技能荣誉、技术技能水平、经济效益、师带徒情况与成效等方面,在全国评选了 358 名技术技能大师,纳入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们的所属行业涉及到电子、民族技艺、机械等 31 个行业类别。
这个称号的获得,既是对唐艺菱老师本身专业水平的认可,也代表了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通过以点带面的效应,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特色内涵发展。
让中国的陶瓷文化艺术闪耀世界
唐艺菱老师与IAC主席考夫曼先生会谈合影
受邀进入荷兰代尔夫特皇家蓝瓷制作工厂考察学习
2018组织策划年德思勤大学生文创集市
2018年匹兹堡举行NCECA美国陶瓷教育年会
在学校的支持下,唐艺菱老师曾于2014年2月—12月在景德镇三宝艺术研究院访学,跟随导师、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李见深学习陶艺。这段经历对唐艺菱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此期间,她参与了大量的学习交流活动,专业素养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也为自己的陶瓷艺术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她参与了导师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的《三宝声音》讲座活动、与北京宋庄艺术家交流活动、参与纪录片《中国民窑万里行》拍摄、参与中央电视台CCTV9纪录片频道《瓷路》第六集拍摄工作、在三宝美术馆策划艺术交流活动《美术馆之夜》、参与苏州本色美术馆《美丽的舞台》活动、在三宝国际陶艺村接待外国陶艺家进行学术交流。
当年的9月—10月,因唐艺菱老师在访学期间表现突出,还获得了三宝艺术研究院出国访学资格,受立陶宛艺术学院以及孔子学院邀请,随导师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一行五人,全程参与欧洲及波罗的海三国艺术交流活动。这期间,唐艺菱借助她的作品,向外国友人展示出了魅力无穷的中国陶瓷艺术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她的作品受到立陶宛国立大学校长和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刘增文夫妇的高度评价,还受邀进入荷兰代尔夫特皇家蓝瓷制作工厂考察学习 ,其陶瓷作品进驻荷兰代尔夫特-德拉画廊。
唐艺菱老师在回校以后的个人总结中写道,访学的这一年,让她从一名对陶瓷艺术一知半解的老师变成了一名真正的陶艺工作者,思想不断刷新,可以为学校做出更好的专业构想。
在交流中传承,在实践中创新
唐艺菱个人陶瓷艺术展作品
推进学校国际交流与三宝实训基地的联动
一位优秀的老师,总是能对学生影响深远,让学生收获丰厚。近年来,唐艺菱老师的作品获得极大的突破和成功,艺术创作实现了新的跨跃。有这样一位老师言传身教,涉外艺术专业的学生无疑是最幸运的。
学生们这样评价唐艺菱老师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唐老师始终将做陶作为一种精神和欲望的物质再现,在制作过程中把一些游离不定的想法不断地完善,把点点滴滴的触动用不同的方式凝聚在一个可视的形具之中;把中国文人许多世纪的形而上的追求变成一种形而下的实现;把空中的一朵云变成一滴水落在地上,让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感触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每一个细节:空间、器具、声响、流水、青山、人语……一种可以静心触摸的情景,一种可以近距离体验的心境。”
只要参观过2015年在涉外举办的《无碍》——唐艺菱陶艺作品展的人,估计都能获得以上描述的奇妙感受,也许,还会有不少人记得唐老师作品中的一组水墨青花瓷板画,那附在陶瓷作品上极细微的庸常之昆虫,引人入胜,第一次让人觉得自己如此近距离地触摸着古典美。展览在程设和布置上大胆运用了装置与影视的结合,体现了陶瓷与自然的关系,打破了普通展览原有的固定思维。前卫的形式吸引了包括法国领事馆文化部的关注。法国驻中国文化专员葛雷女士以及中方使馆工作人员参观了展览,并邀请唐艺菱老师参加“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官方文化交流项目。
访学回来的唐艺菱深深感受到,艺术教育除了传承,也需要交流与创新。她开办了“走进现代陶艺的课堂”专题讲座,对全校学生以亲身经历,访学经验,分享与传授世界先进的陶艺制作技术与现代陶艺设计在商业转化中的广泛运用以及课堂教学案例。此外,她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争取实践的机会。2016年,唐艺菱全程参与策划醴陵瓷谷“方式”—国际陶瓷名家邀请展,该展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在湖南省首次主办的陶瓷展,唐艺菱老师组织了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西语系、日语系学生参与全程翻译、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参与了前期广告设计、环境艺术系学生参与布展、动画系学生参与了视频制作、服装表演系学生参与开幕式表演、还有三个学院学生参与了志愿者,总参与人数达到上百人,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跨专业项目对接,全校八个专业的学生参与此次活动,在实践中受益匪浅。2018年,第二届江豚高校彩绘艺术节在涉外举行,唐艺菱带领学生参与微笑江豚公益文创产品设计,展出了我校100多位同学的69个作品。现场观展的鞠晨曦副校长对学院积极探索教学、公益和市场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探求学术成果的市场转换
唐艺菱成功通过国家教育部的严格评审,进入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成为湖南仅有八位的技术技能大师之一,可谓是长期专业积淀的结果。作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唐艺菱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技巧,曾获得学校的教学成果奖。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推荐下,唐艺菱参加了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比赛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之久,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全省二等奖。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其作品广受行业认可,曾获得湖南陶艺年度大展传统创新类二等奖、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入展“湖湘风华”湖南文化创意展。
科研方面,近5年来,唐艺菱在CSCD、ISTP、CSSCI、北大核心等高级别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著作、作品七篇,包括独著《中国陶瓷发展史研究》、论文《数码产品外壳注塑模的设计研究》、《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发展研究》等;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三项。
科研论文的发表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如何让科研成果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更好服务社会,是唐艺菱更加重视的方面,这也成为了她积极运作校企合作项目,带领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力。2016,唐艺菱老师在兼任醴陵瓷谷美术馆艺术总监期间,主持设计带领学生团队开发了“在路上”系列旅行茶具套组,获得了当年旅游文创类产品金奖,一直保持销量冠军。从2015年至今,唐艺菱的七项成果,包括陶制盖碗、陶瓷台灯、分层次的陶瓷打浆机、陶瓷配体成型装置、陶瓷壶、陶瓷成型装置、泼墨酒瓶,通过国家专利局认证,分别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号或外观专利号。
与时俱进,与鲜活的社会接轨
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唐艺菱深知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是不行的,老师自身要与时俱进,与鲜活的社会接轨,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东西。因此,从2013年以来,她除了是一名教师,还身兼多种身份,如台湾中华花艺讲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陶艺协会会员、湖南醴陵瓷谷艺术总监、台湾会心茶道导师、湖南省创意环境传播中心艺术顾问、中国高级评茶员。
尽管在业界也较有名气,但唐艺菱仍然不忘虚心学习。只要有机会有时间,她总会去充充电,比如2019年她参加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班”学习、2016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47届双年展,2018年参加匹兹堡举行NCECA美国陶瓷教育年会……在与专家和同行的探讨中,唐艺菱不断完善其教学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推广和提升陶艺教育事业。
她的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培养学生上。2018年,唐艺菱组织策划了年德思勤大学生文创集市,这是一个高校与企业联手打造的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唐艺菱老师带领学生从实践出发结合商业,把设计课堂搬到城市商业广场,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文创类产品,培养学生市场营销能力。活动得到德思勤龙固新董事长的高度好评,并签订长期合作计划。
内心的优雅,才是真正的优雅
如果选一种瓷器来形容唐艺菱,我想应该是青瓷吧,在不张扬的低调中透着客观世界无可复制的优雅。
“在生活中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应该是女人一生中的崇高境界,优雅暗含着一种对世俗的抗争,抗争着不做一个低俗的人。”、“优雅绝对不单指外在的美丽,而是顺应生活各种不同状况的反映出来的内心的一种智慧。内心没有优雅的话,不能说是真正的优雅。”繁忙的工作之余,唐艺菱还主动担任了我校至美学院的导师,通过一场场鲜活有趣的讲座、或者茶道与插花沙龙,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优雅引领学子们走进生活的美。
后记: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唐艺菱老师是涉外唯一的一个,但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涉外还有很多。他们的专业各不相同,但同样都具有卓越的专业能力、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挚诚的乐教爱生之心。多年来,为打造高水平教学、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人才,我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培育,大力加强相关的师资建设,多次派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赴国外访学、进修、培训,塑造了一批高素养、善教学、强技能的“双师型”教师。2020年,学校将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陈嘉嘉)